當地時間7月3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正式將中國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中國人的早期宇宙觀中,中國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國,天地之中心在中國中原的鄭州登封一帶,因而這里成為中國早期王朝建都之地、中國文明起源的中心和文化薈萃的中心。在進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的歷史建筑群中,創建于東漢時期的少室闕、啟母闕,是中國最古老的國家級祭祀禮制建筑典范;中岳廟和太室闕,是中國古代禮制建筑格局最全面的代表;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嵩陽書院作為中國最早的傳播儒家理學、祭祀儒家圣賢和舉行考試的書院,是已經消失了的書院文化的載體;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和會善寺,是不同時期佛教在中國發展的紀念碑,千余年來,它們影響了廣大范圍內的宗教建筑形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北京時間8月1日審議通過,將中國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在內的8處11項古建精華有了新的“護身符”。
正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出席世界遺產大會的河南省文物局局長陳愛蘭在與記者的電話連線中說:“我們等來了期待已久的喜悅,但這份喜悅并不輕松,世界賦予了我們更多、更重的責任,申遺成功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得知此消息,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也十分激動。他說,今后寺院僧人們每天的生活起居,都能觸摸到世界文化遺產,這是我們的榮譽和驕傲,同時也要肩負起更大的責任。
“歷史悠久、品類齊全,具有原真性和唯一性,這是‘天地之中’申遺的最大優勢,也完全符合世界遺產公約關于世界文化遺產價值的標準。”河南大學古建園林研究院院長張家泰說。
在進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的歷史建筑群中,創建于東漢時期的少室闕、啟母闕,是中國最古老的國家級祭祀禮制建筑典范;中岳廟和太室闕,是中國古代禮制建筑格局最全面的代表;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嵩陽書院作為中國最早的傳播儒家理學、祭祀儒家圣賢和舉行考試的書院,是已經消失了的書院文化的載體;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和會善寺,是不同時期佛教在中國發展的紀念碑,千余年來,它們影響了廣大范圍內的宗教建筑形制。
在中國人的早期宇宙觀中,中國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國,天地之中心在中國中原的鄭州登封一帶,因而這里成為中國早期王朝建都之地、中國文明起源的中心和文化薈萃的中心。中國古代禮制、天文、儒教、佛教、道教等文化流派紛紛來此朝拜圣山、祭祀山神,傳經、講道并在此建立核心基地。
“不同的文化信仰受‘天地之中’理念的召喚匯聚在一起,留下了富貴財富,歷代禮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筑類型的代表作品在此匯聚并得到了真實保留,構成了一部中原地區上下2000年形象直觀的建筑史,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的真實體現。”著名古建筑專家楊煥成說。
受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委托,澳大利亞文化遺產專家茱麗葉·拉姆齊評估驗收“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3天考察,我認識了‘中’字”,她說,“少林寺、觀星臺、中岳廟、嵩陽書院的碑刻上總是出現這個字,這充分說明了一個民族在人文方面對‘天地中’的崇拜和認可”。
自9年前申遺工作啟動以來,河南省和登封市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及其環境、地貌”的總體原則,對8處11項古代建筑進行了修繕和環境整治,建筑群內的1000多株古樹名木也進入了保護之列,300多株生病的古樹得到了專家們的精心診治。
相對枯燥和漫長的申遺準備過程也因社會和市民的全程參與而變得生氣盎然,比如在檔案資料建設方面,廣大市民踴躍提供、捐獻相關圖書和文獻的場面讓一直參與申遺工作的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宮嵩濤至今回憶起來感慨不已:“沒有想到市民們會這么積極和配合,我們檔案資料一下子豐富了很多。”
自1985年簽署《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中國在申報和保護文化遺產方面作出了積極努力,不僅提高了遺產所在地的管理和保護水平,也擴大了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目前,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景觀地已達39處。其中文化遺產28處,自然遺產7處,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4處。
今年是“天地之中”第二次參加世遺大會的評審,去年這個項目被大會認定為“補充材料再議”項目。在過去一年中,國家和地方的相關部門與國際組織加強了溝通,按照去年大會意見對申報材料做了補充。今年3月,負責向大會提供專業意見的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向大會提出了把“天地之中”列入名錄的推薦意見。
陳愛蘭表示,申遺成功了,河南將按照世界遺產組織的要求認真做好遺產保護工作,使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在保持原貌基礎上,延年益壽,呵護好屬于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同時,力爭在2010年底完成8處11項遺產地的分塊陳列展示工作,使其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現在公眾面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北京時間8月1日審議通過,將中國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在內的8處11項古建精華有了新的“護身符”。
正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出席世界遺產大會的河南省文物局局長陳愛蘭在與記者的電話連線中說:“我們等來了期待已久的喜悅,但這份喜悅并不輕松,世界賦予了我們更多、更重的責任,申遺成功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得知此消息,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也十分激動。他說,今后寺院僧人們每天的生活起居,都能觸摸到世界文化遺產,這是我們的榮譽和驕傲,同時也要肩負起更大的責任。
“歷史悠久、品類齊全,具有原真性和唯一性,這是‘天地之中’申遺的最大優勢,也完全符合世界遺產公約關于世界文化遺產價值的標準。”河南大學古建園林研究院院長張家泰說。
在進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的歷史建筑群中,創建于東漢時期的少室闕、啟母闕,是中國最古老的國家級祭祀禮制建筑典范;中岳廟和太室闕,是中國古代禮制建筑格局最全面的代表;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嵩陽書院作為中國最早的傳播儒家理學、祭祀儒家圣賢和舉行考試的書院,是已經消失了的書院文化的載體;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和會善寺,是不同時期佛教在中國發展的紀念碑,千余年來,它們影響了廣大范圍內的宗教建筑形制。
在中國人的早期宇宙觀中,中國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國,天地之中心在中國中原的鄭州登封一帶,因而這里成為中國早期王朝建都之地、中國文明起源的中心和文化薈萃的中心。中國古代禮制、天文、儒教、佛教、道教等文化流派紛紛來此朝拜圣山、祭祀山神,傳經、講道并在此建立核心基地。
“不同的文化信仰受‘天地之中’理念的召喚匯聚在一起,留下了富貴財富,歷代禮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筑類型的代表作品在此匯聚并得到了真實保留,構成了一部中原地區上下2000年形象直觀的建筑史,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的真實體現。”著名古建筑專家楊煥成說。
受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委托,澳大利亞文化遺產專家茱麗葉·拉姆齊評估驗收“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3天考察,我認識了‘中’字”,她說,“少林寺、觀星臺、中岳廟、嵩陽書院的碑刻上總是出現這個字,這充分說明了一個民族在人文方面對‘天地中’的崇拜和認可”。
自9年前申遺工作啟動以來,河南省和登封市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及其環境、地貌”的總體原則,對8處11項古代建筑進行了修繕和環境整治,建筑群內的1000多株古樹名木也進入了保護之列,300多株生病的古樹得到了專家們的精心診治。
相對枯燥和漫長的申遺準備過程也因社會和市民的全程參與而變得生氣盎然,比如在檔案資料建設方面,廣大市民踴躍提供、捐獻相關圖書和文獻的場面讓一直參與申遺工作的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宮嵩濤至今回憶起來感慨不已:“沒有想到市民們會這么積極和配合,我們檔案資料一下子豐富了很多。”
自1985年簽署《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中國在申報和保護文化遺產方面作出了積極努力,不僅提高了遺產所在地的管理和保護水平,也擴大了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目前,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景觀地已達39處。其中文化遺產28處,自然遺產7處,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4處。
今年是“天地之中”第二次參加世遺大會的評審,去年這個項目被大會認定為“補充材料再議”項目。在過去一年中,國家和地方的相關部門與國際組織加強了溝通,按照去年大會意見對申報材料做了補充。今年3月,負責向大會提供專業意見的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向大會提出了把“天地之中”列入名錄的推薦意見。
陳愛蘭表示,申遺成功了,河南將按照世界遺產組織的要求認真做好遺產保護工作,使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在保持原貌基礎上,延年益壽,呵護好屬于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同時,力爭在2010年底完成8處11項遺產地的分塊陳列展示工作,使其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現在公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