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日期:2010.08.07
在居住地產開發的過程中,景觀到底誰說了算呢?是開發商,還是景觀設計師?在兩者不同的角度所產生矛盾和妥協中,如今景觀的意義已不僅是對人文的崇拜、對野趣融合的要求,更是對地域性及居住理念的尊重,因而,景觀將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美麗形式,而是在生態價值觀與生態美學引領下走向形式、功能與思想內涵的更高層次的統一。
趨勢一:從功能出發,以人為本
景觀設計師的設計文本里經常出現“從功能出發,真正以人為本”的設計說明。但事實上,大多數的景觀設計師是從形態好看與否的角度來做景觀設計的,因此導致了對功能定位的隨意性,使之將來的使用性較差。
在這一點上,萬科做得比較好。比如景觀設計師在小區中設計了一個廣場,開發商會刨根問底:“你為什么要做這個廣場?為什么要放在這里?是50平方米好,還是100平方米好?這個使用面積是拍腦袋的,還是統計分析出來的?給誰使用?多少人使用?如何使用?一天什么時候使用?你分析過這個社區中兒童、老人、青年、中年人的比例嗎……”
由此可見,景觀設計師要合理運用“數據量化分析”,真正做到從功能出發來設計居住地產的景觀,這樣才能幫助開發商從以人為本的角度來營造和諧的社區環境。
趨勢二:因地制宜,景觀與產品“混搭”
當前,居住地產的景觀風格一般都是追隨開發商“產品系”風格,比如說現代簡約、ART-DECO(藝術裝飾風格)、西班牙風格等等,這些風格在建筑語言上,包括屋頂、山墻、景觀小品、燈具上能體現出來,但是在軟質景觀,即綠化上是很難體現的,一味追求景觀風格與產品系列匹配很有可能因為當地氣候、水土等因素而事倍功半,因此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才有可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說,2009年8月18日盛大開盤的上海浦東星河灣一日銷售40億元。而它采用的是歐式風格,建筑的屋頂、立面的裝飾以及景觀小品、亭子都是歐式風格的,這延續了其產品系從廣東到北京再到上海的一貫風格。但是,它的綠化配置不僅沒有種植歐洲的花草樹木,更不是歐式、美式疏林草坡的風格,而是中國園林所擅長的上、中、下多層次、高密度的綠化搭配手法,并大量采用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鄉土樹種。另外,其產品系中一直沿用的結合地下車庫堆疊黃臘石造瀑布的手法,也是純正的中國嶺南園林風格和現代建筑的結合罷了。所以,從實質上而言,星河灣的景觀就是用中國造園手法造出一個好的園林,再用西方的繁瑣線條和符號給中國富豪打造一個奢侈尊貴的噱頭。
趨勢三:景觀營造軟質化
一直以來,居住地產景觀有兩個不同的發展方向,一種是以硬質景觀為主,主張大廣場、大軸線,以及大型構筑物;另一種是以軟質景觀綠化為主,強調自然、靜謐和溫馨的景觀效果。筆者認為,將來地產景觀的趨勢應該是向著以綠化配置為重點的方向發展,不僅綠量增大,而且綠化的品種、層次將會更加多樣化,后期的綠化養護也越來越重要,植物長得越好,樓盤的效果也會越好。由于硬質構筑物的材料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老化變形,需要投入大量成本進行翻修維護,因此硬質構筑物的設計量要盡量減少,主要放置于重點區域必不可少的位置上。
實際上,用這種精致的綠化造景手法能夠快速地回籠銷售收入,同時也贏得了買房者的價值認同。用景觀所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了成本投入,前述的上海浦東星河灣就是成功的案例。而且,這樣的項目中硬質景觀很少,亭廊等幾乎沒有,都是以綠化配置為主景,以適當的小尺度裝飾品如花缽、陶土罐、石頭等搭配,少而精地點綴硬景,這樣的成本投入也比以硬質景觀為主的造價略低。
當然,把房地產的和諧人居環境和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結合起來,這是將來房地產景觀重要的發展趨勢。